南京明孝陵旅遊指南在此分享實際體驗心得,它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當時耗時三十餘年建造而流傳至今,本文帶你一起走過這600年的神道之路。
目錄
Toggle一、朱元璋馬皇后
南京明孝陵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其主體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跟馬皇后合葬之地,名稱源自於馬皇后懿號:孝慈。陵墓旁邊同時旁邊有他們早逝的太子墳墓明東陵,在明孝陵山腳下尚有三國時代孫權墓。另外,整個鐘山風景區中最有名的中山陵位於明孝陵旁邊,所以整個明孝陵是很開闊的景區。
明孝陵地點的選擇有兩個頗有意思的小故事。首先,當年朱元璋來到如今的南京鐘山風景區選定自己墓地,他帶著一同打天下的三個夥伴:開國功臣徐達、劉基、湯和,四個人各自在手掌心寫下自己偏好的地點,答案揭曉,四個人竟然都同時選擇相同地方,也就是後來的明孝陵。
當時亞洲最強盛的明王朝,舉全國之力投入建造流傳至今的帝王陵墓,從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西元1381年)開始,軍民工10萬人歴時25年,直到明成祖永樂三年(西元1405年)終於建成,備極榮華也飽經散亂,至今600餘年,2003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二、明孝陵博物馆
延續上個段落介紹,對於朱元璋明孝陵有興趣的話,景區5號門附近有個博物館,裡面有蠻詳細的圖文說明,包括歷史事件、年代事件簿、起義英雄割據圖等,足以瞭解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平民農民出身的皇帝豐功偉業。
整個博物館除了朱元璋和明孝陵的歷史說明及模型道具之外,另外有常設性的明朝考古文物展覽,可以看到鍾鼎石碑跟玉器飾品等物品。另外還有非常設性特別展覽,贊贊小屋到的時候是有明朝時期的甲胄兵器陳列,軍人穿的鎖子甲跟所使用的火槍劍盾。
同樣作為歷史文物景區,與單純佈置成一座小園林的無錫景點東林書院相比,明孝陵有這裡看到的博物館,還有接下來要介紹的宏偉古蹟和明媚風光,並且周遭還有其它的南京鍾山風景區景點,這個是在安排旅遊規劃時可以考量的地方。



三、四方城功德碑
走出博物館之後再走一段路會看到有座城門,乍看裡頭有隻石龜背著巨大碑文,尋常烏龜沒有這麼大負重能力,其實它是傳說中龍生下的神獸,稱之為贔屭,特別喜歡扛重物,相傳氣力大到足能馱負三山五嶽,古代立石碑常以它作為底座,符合建築實用的美觀需求,同時寓意神聖的象徵。
雖然這座神功聖德碑有其可觀之處,但是在走完整個明孝陵之後,可能會突然發現那座神碑好像根本不是在整個陵墓的規劃佈局之中,外圍山腳下這麼一座城門石碑好像突然間插進來的。
回歸歷史,這塊石碑確實不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原始規劃裡面,它是明成祖後來加進去的,熟悉明朝歷史,有看過《明朝那些事》的讀者應該能猜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明太祖朱元璋是大有為的開國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大有為的治國皇帝,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都是明成祖創舉,但是朱棣當上皇帝本身並不是朱元璋的旨意,他的天下跟朱元璋一樣是搶來的,當然他不敢搶朱元璋地盤,畢竟朱元璋是父親,不過作為叔叔的朱棣確實是搶了孫子的皇帝寶座。
瞭解了這一段夾雜著血腥味的歷史,可以體會為何這座神功聖德碑會出現在這裡,推敲當了幾十年皇帝明成祖這麼做的用意,大概能知道這位一代王者不是個簡單人物。


四、石像路神道六獸
走過四方城之後,終於要掃描手機購票的二維碼了。正式進入景區,首先望見的是明孝陵名片標誌:石像路。
石像路是明孝陵整個神道中的第一段,在六百公尺不算長的筆直步道中,依序排列6種不同的動物形象,每一種兩對,共12對24件,每件石像都是用整塊巨大石頭直接雕刻而成,線條簡單,生動傳神。
跟其它景點比較,像這樣子一小段開闊步道,走起來心曠神怡又有特殊文物和歷史情懷,依照贊贊小屋旅遊經驗大概是日本東京的明治神宮有類似的感受。
回到明孝陵石像路,補充一下相關資訊。獅子、獬豸、駱駝、白象、麒麟、戰馬,6種不同的動物皆有各自寓意,其中獅子是萬獸之王,很容易理解是代表尊嚴的帝王,駱駝算是明孝陵比較特有的,它來自於西域,並非中土物種,彰顯明朝繼承元朝且下啓清朝的強盛國力和廣闊疆土,另外也有虛擬想像的麒麟,相傳帝王降臨的詳兆。
次序 | 動物 | 象徵 |
第1對 | 獅子 | 帝王威嚴 |
第2對 | 獬豸 | 衡平律法 |
第3對 | 駱駝 | 開闊疆土 |
第4對 | 大象 | 太平盛世 |
第5對 | 麒麟 | 吉祥瑞兆 |
第6對 | 戰馬 | 戰勝捷報 |


五、文臣武將翁仲路
走完石像路,進入神道第二段翁仲路。
翁仲是歷史人物,不過跟明朝沒有任何淵源,是來自於歷史上首先開創大一統局面的秦代。他是秦始皇身邊一位將軍,能征善戰,神武非凡,屢次打敗匈奴,所以他在世的時候匈奴不敢侵犯造次。等到翁仲過世,秦始皇立了一個石像,匈奴人遠遠看到這尊石像就不敢靠近。
也許是受這段歷史典故的啟發,明孝陵的翁仲路立有文臣武將,八尊分成四組,兩兩對望,文臣手裡拿著叫笏板,上朝時內用來記載皇帝意旨,武官配劍帶刀,當廷擊打任何對皇帝不敬的人。
像這樣一個景點跨越了不同朝代,把中國歷史中始終存在的元素具體化,贊贊小屋在蘇州也曾經有相同感受,在這裡的明孝陵是文臣武將,在蘇州盤門景點則是軍事意義的城牆。


六、文武方門通道
走過翁仲路轉個彎,到達一般宮殿門前的通道,明孝陵第一道門:文武方門。
道路兩旁樹立著一個接一個說明牌,右邊是尋常歷史景點會有的人物事件敘述,左邊則有許多張黑白老照片和手工繪製圖,具體陳述多年以來是如何維護和修復這已有600歲年紀的文物古蹟。
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
其一,其實可想而知,原來明孝陵是有許多富麗堂皇的墓室建築,即使明清兩代對於這個地方非常重視,但是在清末時期一場歷時十餘年的太平天國之亂,那些早已有些凋敝的古蹟建築付之一炬。
另外,明孝陵於2003年申請通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反映出中華文化古文明在世界歷史長河中所的地位,同時也是對於南京市維護古蹟精神的一種表揚肯定。
除了宏偉古蹟之外,讀者如果對於明清時期的歷史文物感興趣的話,贊贊小屋推薦到蘇州網師園走走看看,那是清朝一門官員大家的府宅, 可以實際感受一下當時貴族士紳的生活起居環境。


七、康熙乾隆碑殿
文武方門再往前走一段路是碑殿,這裡曾經被毀損了,清朝初年又重建起來。
前面提到明成祖朱隸特地在明孝陵旁邊造了一座神功聖德碑,這其實不難理解,雖然朱棣搶了朱元璋孫子、也就是自己侄子的位置,朱元璋仍然是朱棣的老爸,同時也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棣再怎麼厲害,不敢對老爸有任何不敬之意。
然而明朝經過276年之後滅亡,清兵入關,連清朝最成功的兩位皇帝康熙與乾隆來到江南,經過前朝皇帝朱元璋墳墓,都要恭恭敬敬來上個香,這個就厲害了。
康熙六次下江南,其中五次特地移駕到南京明孝陵,正式隆重的行叩拜禮,如今在碑殿裡面看到的「治隆唐宋」四個大字,便是康熙墨寶。從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中,可以看到同樣是一代偉大皇帝康熙對於前輩朱元璋的看重,其實也可以說是康熙對於自己的期許。從另一個角度解讀,是有外來政權籠絡人心的考量,同時瞭解到六百多年以來明孝陵的歷史地位跟在民間百姓中的分量。
讀者如果對書法有興趣,在很多美術館不定期都有相關活動,贊贊小屋就曾經在台北圓山捷運站附近的北美館看過台灣畫家何德來回顧展,當時還有日文的書法作品展出,相當特別,在此提供給讀者參考。


八、享殿文創商品
在正式到達明孝陵之前還有一個享殿,原始用意是放置朱元璋馬皇后的神主牌位,現在只是放了一幅很常看到的朱元璋畫像,然後滿屋子是販賣文創商品的小店鋪。那種感覺很像是在逛蘇州誠品書店,它表面上就是一間書店,但是內容物大多不是書,甚至還可以在裡面參觀畢卡索畫展。
贊贊小屋在這裡逛了一下,忍不住還是買了兩個小貓咪飾品,準備帶回去給寶貝女兒贊贊當紀念品。


九、迎仙橋孝陵宮
從本文第二段落提到的明孝陵博物館開始,走了好長一段路,最後終於到達終點,被稱之為寶城的一座小城牆,城門前有個不是很顯眼的小橋,它的名字很特別稱之為「迎仙橋」,帶著將朱元璋馬皇后神格化的意味。
這座城門可以爬上去,攀爬階梯不是像一般城門那樣是開放式的,而是在城牆內部一條斜斜的地道,這條地道有些陰暗,幸好大部分時候很多人參觀,不會有特別異樣的感覺。
實際爬上了城門往下俯瞰,發現到和預期不太一樣,以為會有旁邊的中山陵同樣的開闊景觀,但明孝陵是完全被茂密的樹林擋住,除了進來時的道路之外看不到任何東西,也是很特別的體驗。
所以這座城門是完全為了陵墓所設計打造的,讀者有興趣可以參考無錫三國城入口處的那座城牆,一方面它是比古代明朝再早約一千年前的建築,另一方它是單純軍事用途的城門。



明孝陵旅遊指南的心得
如同這篇旅遊攻略指南文章最後所述,明孝陵走上去並沒有什麼特殊景觀,而剛好明孝陵和中山陵都在南京鍾山風景區,一左一右互相毗鄰,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中山陵雖然沿途也有一些景觀建築物,贊贊小屋個人感覺本身並不具有特色,尤其是跟明孝陵兩相對比。不過中山陵雖然需要爬329個階梯才能夠到達陵墓,但是上方可以看到由高而下很壯觀的南京市景觀。
另一方面,明孝陵整體佈局在六百年前已經定下來,沿途有許多先人智慧的寓意象徵在裡面,例如一路都是和緩步道的石像路翁仲路,雖然最後真正到達的陵墓反而沒有特別之處,但是反過來想,陵墓不就應該是如此。
贊贊小屋WordPress教學:WordPress後台教學、WordPress外掛推薦、Elementor教學、Kinsta主機代管、WooCommerce教學。